踏跺做法

踏跺的做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放脚跺脚法

前脚掌跺地法:将脚抬离地面四五十厘米,用前脚掌跺地。

脚外侧跺地法:用脚的外侧跺地。

脚跟跺地法:用脚跟跺地。

脚内侧跺地法:用脚的内侧跺地。

全脚跺地法:整个脚掌同时跺地。

走路跺脚法

在走路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跺脚,并尝试用脚的不同部位进行跺地,如脚前掌外侧、脚外侧、脚前掌过渡到全脚掌、脚外侧过渡到全脚掌等。

后退跺脚法

在后退走的过程中,运用跺脚方法,着地脚部位可取:脚前掌外侧、脚外侧、脚前掌过渡到全脚掌、脚外侧过渡到全脚掌等。

垂带踏跺

在踏跺的两旁设置垂带石的踏道,最早见于东汉的画像砖。垂带踏跺用砖或石条砌造,放在台基与室外地面之间起到过渡作用,并且两面加了斜面的“带子”。

如意踏跺

不带垂带石的踏跺做法称为如意踏跺,一般用于住宅和园林建筑。如意踏跺也是用砖或长方石条砌造,重左、中、右三个方向延伸,最底下的最大,第二层逐渐向上递减,人可沿三个方向上下台阶。

御路踏跺

御路踏跺是在垂带踏跺的基础上中间铺设御路石,用于宫殿和寺庙建筑。御路踏跺的坡度很缓,通常与台阶形踏步组合在一起使用,称为御路踏跺。用来铺设御路的石块就叫做“陛石”。

坡道或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