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食堂餐饮规定要求
中小学食堂餐饮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卫生与安全
所有寄宿学生必须在学校食堂用餐,不得外送盒饭或外出用餐,以确保卫生和安全。
食堂员工上岗前必须持有有效的健康证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证,保持个人卫生,避免面对食物咳嗽、打喷嚏等妨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用餐秩序
学生应按规定时间用餐,体训生用餐超时需文明用餐。
用餐时应自觉排队购买饭菜,不拥挤、不插队。
节约与浪费
用餐中饭吃完不够时,可在食堂第二次免费加饭,但不能造成剩余和浪费。
食堂应提供多样化的餐品,保证食物的口感和营养均衡,避免浪费。
餐具与设施
用餐时应爱护食堂餐桌、餐具和其他设施设备,不准将餐具带离餐厅,对损坏餐具行为需照价赔偿。
餐具应彻底消毒,严格按照消毒规程进行。
食品采购与储存
食品采购应遵循“源头可溯、品质可控”的原则,采购的食材应来自正规渠道,具备相应的检验检疫证明。
食品储存应分类存放,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避免食材受潮、霉变。
食品加工与制作
加工过程中需遵循“生熟分开、荤素分开”的原则,避免交叉污染。
食品必须彻底煮熟,确保熟透无害,不得添加非食品物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
服务规范
食堂应提供多样化的餐品供学生选择,保证食物的口感和营养均衡。
在供餐过程中,需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提供餐饮服务,并保证食物的热度和卫生。
卫生管理与监督
食堂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管理制度,明确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主体责任和校方管理人员。
食堂应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和用品,食堂用水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特殊饮食需求
对于特殊饮食需求的学生,食堂应提供相应的饮食服务。
法律责任
学校食堂应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对外承包或委托经营食堂的学校需充分听取家长委员会或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
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后应及时停止供餐,封存留样食品、相关原料和加工现场,在相关调查工作完成前不得解除封存。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中小学食堂的食品安全、卫生和营养,维护学生的健康和权益。各中小学应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不断提升食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