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音读训读区别
日语中的汉字主要有两种读法,分别是音读(音読み)和训读(訓読み)。
读音性质不同
音读:汉字在日语中按照日语对汉语的译音读出来。音读主要分吴音、汉音、唐音三种,例如:马(吴)メ、バ(汉)、マ(唐);一イチ(吴)、イツ(汉);二ニ(吴)、ジ(汉);地ジ(吴)、チ(汉)。
训读:使用该等汉字之日本固有同义语汇的读音。例如,“かみ”(kami)的意思有“纸张”、“神明”、“头发”、“上面”等义,可分别写作“纸”“神”“髪”“上”。
特点不同
音读:音读主要用于表示抽象或复杂的概念、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这种读音在日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特别是在文学、学术和正式场合。
训读:训读通常用于表示具体的、日常生活中的词汇,如时间、日期、数字、家庭用品等。训读的发音相对简单,更适合口语交流。
发音来源不同
音读:模仿汉字的读音,按照这个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候的读音来发音。根据汉字传入的时代和来源地的不同,音读可以分为“吴音”、“汉音”和“唐音”等几种。
训读:是按照日本固有的语言来读这个汉字时的读法。训读使用的是日本固有同义语汇,因此发音与汉语中的发音可能差异较大。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汉字可以同时具有音读和训读,这取决于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上下文。例如,汉字“学”可以有音读“がく”(gaku)和训读“まなぶ”(manabu)两种发音。
通过以上解释,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日语音读和训读之间的区别。音读主要来源于汉字的汉语发音,而训读则是根据日本固有语言习惯来读这些汉字。两者在日语中的使用场合和目的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