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条件与测绘面积
规划条件和测绘面积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分别指以下含义:
规划面积
定义:根据城市规划方案所确定的用地范围面积,是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要指标。
计算依据:通常根据城市规划方案中的用地性质、用地规模和用地布局等信息进行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可能因城市规划方案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应用场景:用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确定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控制土地开发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保障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测绘面积
定义:通过测量手段获取的用地实际面积,是土地使用和产权登记的依据。
计算方法:包括几何图形法、坐标系法、航测法等,具体方法根据测量工具和测量技术而有所不同。
应用场景:用于土地征收、土地出让、土地开发等土地管理工作中,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规划条件
规划条件是指根据城市规划部门批准的规划条件,对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土地、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实际占用面积进行核实的数值。它主要用于确保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要求,防止违规建设和土地浪费。规划条件的核定严格依据详细规划,明确用地位置、面积、土地用途、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退让、停车泊位以及公共服务、市政交通设施配建、城市设计、风貌管控等。
测绘面积
测绘面积是指通过专业测绘技术,对房屋的产权、位置、数量、质量等进行测量和计算,最终确定房屋的建筑面积、占地面积等数据。测绘面积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实地测量和图上量算两种。实地测量是通过专业测绘人员实地对房屋进行测量,获取准确的测量数据;图上量算则是在地图上通过比例尺和几何计算来确定房屋的面积和位置。
规划面积与测绘面积的计算差异
规划面积和测绘面积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原因包括:
测量方法不同:
规划面积通常根据城市规划方案进行计算,而测绘面积则通过实地测量和计算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