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测绘名词解释

海洋测绘是以 海洋水体和海底为对象所进行的测量和海图编制工作。它涉及通过全方位、多要素的综合测量,获取包括大气、水文以及海底地形、地貌、底质、重力、磁力等各种信息和数据,并绘制成不同目的和用途的专题图件,为航海、国防建设、海洋开发和海洋研究服务。

海洋测绘的主要内容包括:

海洋大地测量:

测定海洋大地水准面和平均海面,以及海底和海面地形。

水深测量:

测量海洋中各点的水深,以保障舰艇航行、海洋工程设计和施工、海洋资源开发和海上划界等。

海底地形测量:

详细描绘海底的地形地貌,包括海山、海沟、珊瑚礁等。

海洋重力测量:

测量海洋的重力场,了解海洋内部的质量分布。

海洋磁力测量:

测量海洋的磁场,揭示海底地壳的磁性特征。

海洋工程测量:

服务于海底电缆铺设、海上风电场建设等重要工程。

扫海测量:

通过声波或其他手段清除海底障碍物,确保航道的安全。

海图编制:

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各种用途的海图,如航海图、海底地形图等。

海洋测绘资质通常分为甲级和乙级,不同等级的资质授予企业不同的承接业务范围。甲级资质可以承揽包括海岸地形测量、水深测量、水文观测、海洋工程测量、扫海测量、深度基准测量、海图编制、海洋测绘监理等项目;乙级资质则不得从事深度基准测量和海图编制,以及连片区域100平方千米及以上的海岸地形测量、水深测量、水文观测、海洋工程测量和扫海测量。

海洋测绘的发展经历了从20世纪30~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地球物理测量,到1957~1970年国际科学考察活动发现大洋中条带磁异常,再到70年代以后广泛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