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荐福寺简介

荐福寺,位于 陕西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始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最初名为“献福寺”,是唐高宗李治死后百日,皇室族戚为其献福而兴建的寺院。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改名为“荐福寺”,并在神龙二年(706年)扩充寺庙为译经院,成为继慈恩寺之后的又一个佛教学术机构。

荐福寺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坊南部,即唐太宗之女襄成公主的邸宅,唐末因遭兵祸破坏,将其迁建于安仁坊小雁塔所在的塔院里,即今址。寺内的小雁塔在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唐代荐福寺是一座以水为胜的佛寺园林,院内广种名花异草,尤以牡丹为盛。诗人王维曾将寺中描写成“异弃奇谐,群艳耀日,闻锺高阁,觐佛升堂”的净土,体现了“道无不在,物何足忘”的禅宗顿悟法门。唐代荐福寺还是一个民间百姓的娱乐场所,这里有长安城中著名的戏场。

荐福寺经宋、元、明、清历代重修,现今布局和规模为明清时期形成。寺内保存有大雄宝殿、藏经楼、慈氏阁、白衣阁、钟鼓二楼及小雁塔,并有北宋政和时碑记和金代所铸大钟一口。寺内庭院肃穆雅静,殿堂屋宇宏伟壮观,夹道古槐、古楸,树龄皆在300年左右,为西安著名游览区之一。

2014年0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荐福寺内的小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