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考研历史名词解释
隋唐考研历史名词解释
关于隋唐时期的历史名词解释,以下是一些重要概念:
大运河
隋炀帝时期开凿,连接了洛阳和杭州,通过济渠、汴水、泗水和淮水,以及山阳渎和江南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两税法
唐后期开始实施的主要税制,由宰相杨炎在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主持改革,废除了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转而以资产为征税标准,分为夏秋两季征收,这一改革减轻了贫苦农民的赋税负担。
府兵制
西魏至隋唐时期的兵制,特点是以鲜卑人为主干,收编地方乡兵,具有鲜卑部落军制色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战争频繁和兵役繁重,导致兵源枯竭,最终在玄宗时期废止。
庄田
隋唐时期封建皇室、贵族、官僚、地主及寺院道观所拥有的土地产业,亦称为田庄或别业,在开元、天宝时期庄田规模不断扩大。
输籍法
隋代实行的划分户等的方法,由中央颁发划分户等的标准(定样),地方官员根据此标准确定民户的户等,以防止地方官吏和豪强在户籍、户等、赋役方面舞弊。
贞观之治
唐太宗贞观年间出现的治世,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户口增加,社会安定,民族关系缓和,中外交流增多。
这些名词涵盖了隋唐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制度改革和社会经济状况,是考研历史隋唐部分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