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塔的建造过程

广州塔,也被称为小蛮腰,其建造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设计与规划

2004年,广州塔进行了全球设计竞标,最终的中标方案是由荷兰建筑师马克·海默特和巴巴拉·科斯塔设计的,其特点是在中部扭转形成“纤纤细腰”的椭圆形结构,高度为450米。

地基处理

广州塔位于珠江新城新城市中轴线与珠江的交汇处,地基需要承受较大的水压。因此,地基处理分为几个阶段进行:

基岩建设:首先,将混凝土核心筒的巨大底座直接建在基岩上,基岩是陆地表层中的坚硬岩层,适合作为大型建筑工程的地基。

竖井挖掘:工人们在核心筒周围挖了一圈竖井,深度在20米至40米之间,直径4米至5米,用环形混凝土梁固定以防止潮湿土壤进入,挖至基岩后,再用混凝土浇筑竖井。

混凝土梁搭建:在竖井顶部架起环形混凝土梁,连接竖井与巨大的立柱,使每一根立柱都有了自己的柱桩,深入基岩。

主体结构施工

广州塔的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框架,24根钢柱自下而上呈逆时针扭转,每一个构件截面都在变化。钢结构外框筒的立柱、横梁和斜撑都处于三维倾斜状态,增加了施工难度。

由于中间混凝土核心筒与钢结构外框筒材料上的差异,形成楼层梁和外框筒的沉降不一致,因此许多节点都通过三维坐标来控制钢柱本体相对位置的精确度。

施工进度

2005年11月25日,广州塔正式动工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