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的形成

杭州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

秦至南北朝时期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会稽郡,钱唐县属之。这是杭州地区最早的政治行政设置,标志着杭州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的统治范围。

南北朝:南朝刘宋元嘉年间,钱唐县令刘道真提到县治位于灵隐山下,表明此时杭州城址已大致确定。

隋唐时期

隋朝: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塘郡,置杭州,这是杭州首次作为行政区域出现在历史上。隋炀帝时期,大运河疏浚拓宽,连接杭州和镇江,提升了杭州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唐朝:吴越国时期,钱镠对杭州城进行了三次修筑,使杭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架构逐渐形成。

五代十国至宋朝

五代:吴越国(907年-978年)在杭州建都,使杭州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并于绍兴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这一时期,杭州成为南宋的都城,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达到了高峰。

元明清时期

元朝:回族人大量定居在杭州,城市格局有所发展。

明朝:城市继续发展,西湖周边建设加强,形成了“西湖十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