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为什么

西安事变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根本原因:

日本侵华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蒋介石国民政府的不作为思想。日本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并在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进一步侵略华北地区。蒋介石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的侵略行为采取不抵抗或妥协的态度,这引起了包括张学良在内的广泛不满。

直接原因:

张学良主张的“攘外安内”政策,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相左,直接导致了事件的爆发。张学良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但都遭到拒绝。这种政策上的分歧最终使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

民族大义和爱国情怀:

张学良背负着“不抵抗将军”的骂名,内心充满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自责。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日益高涨,张学良认识到只有团结抗日,才能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

对蒋介石内战政策的不满:

蒋介石不顾民族危亡,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将大量的兵力用于围剿红军,而对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行为采取不抵抗或妥协的态度。这与张学良主张的“攘外安内”理念严重相悖。

东北军的利益诉求:

东北军的官兵大多是东北人,他们背井离乡,渴望打回东北老家。然而,蒋介石却调遣东北军到西北进行“剿共”,这让东北军官兵感到不满和失望。他们认为继续打内战没有前途,只有联合红军共同抗日,才能实现收复东北的愿望。

与中共合作的影响:

当时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的角度出发,由周恩来带队来到西安,经过多方努力,最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

综上所述,西安事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民族大义的驱动,也有个人和团体的不满与诉求,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调解下,事件得以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