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生活的文献综述

有关生活的文献综述

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探讨,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以下是对生活质量文献的综述:

社会心理学视角

坎贝尔教授的观点:生活质量不仅包含物质需求,还包括感情和精神需求。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幸福感会增加;反之,需求未得到满足时,幸福感为负。

盖森的观点:生活质量不仅存在于幸福感中,还强调其过程性,关注自我与社会互动中的时间、感情、技巧和态度。

现象学论者的研究:生活质量的感觉性特征,认为它是自我与他人相互作用的结果,只能通过体验和感觉来理解。

经济学视角

杰斯特的观点:试图将经济学者考虑的物质利益与其他社会科学家考虑的社会指标结合起来,强调资源合理分配和生产最大效用。

国内生活质量研究

张润清和谢艳辉的研究(2004):设计了中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价体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层面,涉及GDP、教育年限、医疗资源等多个客观指标和满意度等主观指标。

陈宁和孙兴全的研究(2005):将人类生活大系统分解为供给和需求子系统,选取了包括物品和劳务评价、人力资源发展评价等多个评价指标。

生活自理能力研究

周艳芹的研究(2021):认为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主照顾自己的能力。

郭柯然的研究(2020):强调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管理。

生活习惯培养研究

张丽的研究(2017):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幼儿生活习惯总体良好,但饮食方面相对较差。

史文超的研究(2019):对一日托班小四班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卫生习惯最好,衣着习惯最差。

以上综述展示了生活质量研究的多样性和深度,涉及不同学科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研究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注重主观感受和跨学科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