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冰山模型中的内涵有哪些特点?
胜任力冰山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它将个体的胜任力分为“冰山之上”和“冰山之下”两个部分。冰山之上的胜任力包括知识、技能和经验,这些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快速提升的;而冰山之下的胜任力包括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动机,这些是深层次的能力,难以通过外在培训快速改变。本文将详细探讨胜任力冰山模型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胜任力冰山模型的内涵
知识:知识是指个体在特定领域内掌握的信息和理论。它包括专业知识和通用知识。知识是冰山之上的部分,可以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获得。
技能:技能是指个体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操作技能和认知技能。技能也是冰山之上的部分,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
经验:经验是指个体在特定领域内积累的实践经验。它包括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经验是冰山之上的部分,可以通过实践和总结获得。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它包括家庭角色、职业角色等。社会角色是冰山之下的部分,与个体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密切相关。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认知和理解的程度。它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期望。自我概念是冰山之下的部分,与个体的心理发展、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密切相关。
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稳定特征。它包括性格、气质和习惯等。人格特质是冰山之下的部分,与个体的遗传、成长环境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
动机:动机是指个体为实现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内驱力。它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动机是冰山之下的部分,与个体的价值观、信念和需求密切相关。
二、胜任力冰山模型的特点
层次性:胜任力冰山模型将胜任力分为冰山之上和冰山之下两个层次,层次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胜任力结构。
深度性:冰山之下的胜任力深层次地影响着冰山之上的胜任力,决定了个体在特定领域的表现和发展。
稳定性:冰山之下的胜任力具有稳定性,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冰山之上的胜任力则相对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可塑性:冰山之上的胜任力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得到提升,而冰山之下的胜任力则相对难以改变。
关联性:胜任力冰山模型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个体的表现和发展。
动态性:胜任力冰山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随着个体成长和发展,各个要素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个体的表现和发展。
总之,胜任力冰山模型为个体胜任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通过深入了解和运用胜任力冰山模型,可以帮助个体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能力,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战略管理咨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