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在职博士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职博士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在职人员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对在职博士招生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旨在提高在职博士教育的质量,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本文将针对2018年在职博士招生政策的变化进行详细解读。

一、招生对象的变化

  1. 调整招生年龄范围

2018年,我国对在职博士招生对象的年龄范围进行了调整。根据相关政策,在职博士招生对象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这一调整有利于吸引更多有潜力的在职人员投身于博士教育,提高在职博士教育的整体水平。


  1. 优化招生条件

2018年,我国对在职博士招生条件进行了优化。一方面,放宽了对考生学历的要求,允许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报考;另一方面,注重考生的工作经历和实际能力,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

二、招生方式的变化

  1. 调整招生比例

2018年,我国对在职博士招生比例进行了调整。根据相关政策,在职博士招生比例一般不超过招生计划总数的20%。这一调整有利于保证在职博士教育的质量,避免因招生过多而影响教育质量。


  1. 引入竞争机制

2018年,我国在职博士招生引入了竞争机制。考生需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综合评价考生的综合素质。这一变化有利于选拔出真正具备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三、培养模式的变化

  1. 强化实践教学

2018年,我国在职博士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实践教学。要求考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至少完成一定学时的实践课程,并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这一调整有利于提高在职博士的实践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1. 推进产学研结合

2018年,我国在职博士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在职博士在攻读学位期间,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这一调整有利于促进在职博士教育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创新成果。

四、学位授予的变化

  1. 严格学位授予标准

2018年,我国对在职博士学位授予标准进行了严格规定。要求考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科研任务和实践环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这一调整有利于确保在职博士学位的含金量,提高在职博士教育的整体质量。


  1. 推进学位论文公开

2018年,我国在职博士学位论文公开制度得到进一步推进。要求考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将论文提交至学校指定的平台进行公开,接受同行评议。这一调整有利于提高在职博士论文的质量,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总之,2018年在职博士招生政策的变化,旨在提高在职博士教育的质量,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考生在报考时,应充分了解政策变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在职博士教育项目。同时,各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应积极响应政策调整,为在职博士教育提供更好的培养平台和条件。

猜你喜欢:在职博士生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