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干法与湿法质量对比研究。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其用量也在逐年增加。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砂石骨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近年来,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的砂石骨料,因其具有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环保等优点,逐渐成为混凝土生产的重要原料。本文将对机制砂干法与湿法生产工艺进行质量对比研究,以期为混凝土生产提供参考。

一、机制砂生产工艺简介

  1. 干法生产工艺

干法生产工艺是指将石料直接破碎、筛分、整形后得到机制砂。该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生产成本低:干法生产工艺设备简单,投资少,运行成本低。

(2)生产效率高:干法生产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

(3)产品质量稳定:干法生产工艺易于控制,产品质量稳定。


  1. 湿法生产工艺

湿法生产工艺是指将石料破碎、筛分、整形后,通过水洗、脱水等工序得到机制砂。该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环保:湿法生产工艺可以去除石料中的泥沙、杂质等有害物质,提高砂石骨料的质量。

(2)质量优良:湿法生产工艺生产的机制砂粒度分布均匀,质量优良。

(3)设备复杂:湿法生产工艺设备较多,投资较大,运行成本较高。

二、机制砂干法与湿法质量对比研究

  1. 粒度分布

干法生产工艺生产的机制砂粒度分布较宽,存在较多的粗砂和细砂。湿法生产工艺生产的机制砂粒度分布均匀,粗细砂比例适中。


  1. 堆积密度

干法生产工艺生产的机制砂堆积密度较低,约为1.35g/cm³;湿法生产工艺生产的机制砂堆积密度较高,约为1.55g/cm³。


  1. 表观密度

干法生产工艺生产的机制砂表观密度较低,约为2.5g/cm³;湿法生产工艺生产的机制砂表观密度较高,约为2.8g/cm³。


  1. 比表面积

干法生产工艺生产的机制砂比表面积较小,约为300m²/kg;湿法生产工艺生产的机制砂比表面积较大,约为450m²/kg。


  1. 砂石强度

干法生产工艺生产的机制砂强度较低,约为30MPa;湿法生产工艺生产的机制砂强度较高,约为40MPa。


  1. 砂石含泥量

干法生产工艺生产的机制砂含泥量较高,约为2%;湿法生产工艺生产的机制砂含泥量较低,约为0.5%。

三、结论

通过对机制砂干法与湿法生产工艺的质量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湿法生产工艺生产的机制砂在粒度分布、堆积密度、表观密度、比表面积、砂石强度和砂石含泥量等方面均优于干法生产工艺。

  2. 虽然湿法生产工艺设备复杂、投资较大,但其在提高机制砂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混凝土生产中推广应用。

  3.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工程需求、成本控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机制砂生产工艺。

猜你喜欢:冶炼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