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测绘工作程序

水下测绘工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前期准备

确定测绘区域的范围和目的。

了解区域的地质、水文等基本情况。

制定测绘方案和计划。

准备必要的测绘仪器和设备,如多波束测深仪、侧扫声纳、激光雷达、GPS等。

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确保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

数据采集

根据测绘区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如多波束测深法、侧扫声纳法、激光雷达法等。

操作人员需具备丰富经验,正确操作测绘设备,并进行实时检查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采集到的水下地形数据进行滤波、去噪、拼接等预处理。

进行地形建模、特征提取等后续分析工作,以提取有用信息。

成果应用

制作水下地形图,包括平面坐标和水深数据的转换。

根据比例尺设计图幅,进行详细的水下地形图绘制。

成果提交,包括资料整理、汇编和提交。

质量评估

利用主检比对等方法对水下地形测量成果进行质量评估,确保测量和施工设计的质量。

施工配合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测绘计划和参数。

对施工中的障碍物进行探测和导航定位,确保施工安全。

对施工后的桥墩基础进行冲刷监测,测量冲刷或淤积厚度及分布范围。

以上步骤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成果应用的整个水下测绘流程,确保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