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极坐标方法

测绘极坐标法是一种根据已知水平角和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来测设点位的 方法。它适用于放样点距离控制点较近且方便量距的情况。极坐标法使用两个主要参数:极径(从原点到点的距离)和极角(从正x轴到点与原点连线的角度)。

计算坐标方位角

已知点A和B的坐标分别为(xA, yA)和(xB, yB),首先计算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αAB,即αAB = arctan[(yB - yA) / (xB - xA)]。

测量水平角

在已知点A安置经纬仪,测出水平角β,得出AP的方位角αAP,即αAP = αAB + β。

量取水平距离

以A点为起点,沿AP方向线,量取A到P的水平距离SAP,计算得到P点的坐标(xp, yp),其中xp = A点的横坐标x_A + SAP * cos(αAP),yp = A点的纵坐标y_A + SAP * sin(αAP)。

示例

假设有两个已知点A(100, 200)和B(300, 400),欲测设点P的坐标。

计算坐标方位角

αAB = arctan[(400 - 200) / (300 - 100)] = arctan(1) = 45°

测量水平角

在A点安置经纬仪,测出水平角β,假设β = 30°,则αAP = 45° + 30° = 75°

量取水平距离

假设SAP = 50米,则P点的坐标为:

xp = 100 + 50 * cos(75°) ≈ 100 + 50 * 0.3090 ≈ 120.45米

yp = 200 + 50 * sin(75°) ≈ 200 + 50 * 0.9511 ≈ 240.45米

因此,点P的坐标约为(120.45, 240.45)。

建议

极坐标法适用于开阔场地,量距方便的情况,尤其在没有方格控制网时,可以灵活应用。

使用全站仪进行极坐标测量时,选择合适的作业文件和测站设置,确保测量精度和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角度和距离的测量误差,并进行适当的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