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分录的会计处理有哪些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其中,所得税会计分录的会计处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将针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分录的会计处理变化进行详细阐述。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变化
- 收入确认的调整
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的会计处理发生了变化。根据新准则,收入确认应以收入实现原则为基础,同时考虑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销售收入的确认:企业应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后,确认收入。收入确认时,应扣除销售退回、折扣、折让等因素。
- 劳务收入的确认:企业应在提供劳务后,根据合同约定或完成程度确认收入。若合同约定了完工百分比法,则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 成本费用的确认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成本费用的确认也发生了变化。新准则强调成本费用的合理分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固定资产折旧: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采用直线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
- 无形资产摊销:企业应根据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采用直线法或产量法摊销。
- 存货成本:企业应根据存货的实际成本或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确定存货成本。
- 所得税会计分录的变化
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分录的会计处理发生了以下变化:
-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过程中,应扣除税法允许扣除的各项费用和损失。
-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 未来期间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
-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回收性;
-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成本。
-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 未来期间应纳税的暂时性差异;
-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可回收性;
-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成本。
二、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个关于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分录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某小企业2019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00万元,营业成本80万元,期间费用1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为1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会计处理:
- 收入确认: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万元,贷:主营业务成本 80万元。
- 期间费用:借:管理费用 10万元,贷:银行存款等 10万元。
-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借:所得税费用 2.5万元,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万元。
-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万元,贷:所得税费用 2.5万元(根据税法规定,该企业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为2.5万元)。
- 借:所得税费用 2.5万元,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万元(根据税法规定,该企业应纳税的暂时性差异为2.5万元)。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分录的会计处理变化主要体现在收入确认、成本费用确认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等方面。企业应根据新准则的要求,合理进行会计处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猜你喜欢:禾蛙发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