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下水作文

校园里的两棵树

曾经,校园的操场上有两棵大树,一棵是梧桐树,一棵是泡桐树。他们高大、粗壮,枝繁叶茂。梧桐树的叶子像手掌,男孩子喜欢拿他做贴画;泡桐树到了春天会开紫色的花,女孩子喜欢在那里捡花瓣。孩子们天天在树下玩耍、嬉戏;两棵树呢,天天听着孩子们在下面歌唱,说悄悄话。

日子一天天过去,学校要铺塑胶操场了,两棵树必须离开操场。孩子们很难过,两棵树也很伤心。孩子们的难过很快被期待新操场的喜悦代替了,而两棵树的伤心却只能埋在心里。

泡桐树忍不住了,他问梧桐树:“我们是不是要被锯掉?”

“是的。”梧桐树说。

“我并不是怕疼,我只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舍不得离开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泡桐树伤心地说。

梧桐树说:“谁说不是呢!开始,我也很难过,但想到新操场建成以后,孩子们就能在更平坦,更安全的场所运动、游戏,我真为他们高兴!心里就不那么难过了。”

“是的,有了塑胶跑道,小东就不会在跑步的时候被石子绊倒了。”泡桐树说。

过了一会,梧桐树又说:“虽然,我们的身躯没有了,但树根还在。在地底下,我们依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欢笑,依然能够感受到他们运动的快乐,不是吗?”

我的语文人生

当我在语文世界中呼吸、畅游的时候,我会有一种无可名状的幸福感,然后慢慢陶醉其中。愉悦的识字历程那是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学得当时,我特别羡慕,甚至崇拜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它是那样神奇,如魔术师一般,教会我一个又一个拼音字母。因此,我也学得特别卖力,整天捧着语文书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乐此不疲。

然后,第一个跑进办公室,大胆地念给老师听。而老师总会摸着我的头,微笑着说:“真不错,好样的!”带着老师的称赞,我一蹦一跳地奔跑进教室,像一个骄傲的王子一般在全班大声宣布:我又是第一名,老师又表扬我了。在同学们的羡慕而又妒嫉的眼神中,我回到座位,又拿起书本,不厌其烦地拼读着。

如今回想起来,那是我语文人生的第一页,也是一个愉快而崭新的开始。记得当时是冬天,我学了“zhchsh”三个翘舌音,可是我的舌头总是不听使唤,无论如何读,都无法到位,连老师也束手无策了。就在老师的叹息声中,我与黑夜做伴,与寒冷为伍,在孤独的灯光下,一遍又一遍地练读,那种苦至今还记忆犹新。

清楚地记得,老师给我们布置的第一篇作文就是《一件小事》,我回到家中,绞尽脑汁,想写一篇优秀的文章,让老师好好表扬表扬我。

教师下水作文的作用

下水作文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命题作文时,依据文题要求自己亲自写出的文章。近几年,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坚持写下水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学生的文思,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教师教学生写文章时自己也得写文章,就像教学生游泳,教师得自己也下水游泳,不能光站在岸边讲游泳,既要言传也要身教,身教就要下水。

教师写下水作文可以取得指导写作的实践经验。我们不难想象到,当我们遇到一个题目或向学生讲述一个题目,可以滔滔不绝地讲得头头是道,似乎写起来胸有成竹,秉笔直书,动起笔来往往费了许多时间辛苦经营,即使成稿之后觉得还可以,可放两天,回头一看,不行,得重写,有的还不止重写一遍;有的斟酌妥当了,一到誊写又发现有的地方还得推敲,不得不停下来。总之,写文章这种劳动有难有易、有苦有乐,动笔多次就深得其中甘苦,亲口尝一尝就知道了梨子的滋味,这点甘苦就是教学生写文章的宝贵依据,不下水是得不到的。

这些作文不仅体现了教师们扎实的文学功底,更透露出他们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教育的深刻理解。通过这些下水作文,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们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自身经验引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