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中的术语

测绘工作术语包括以下内容:

测绘:

测量和地图制图的简称。测量是获取反映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地球上自然和社会要素的位置、形状、空间关系、区域空间结构的数据。地图制图是将这些数据经处理、分析或综合后加以表达和利用的一种形式。

测绘学:

研究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描述和应用的学科。其内容包括研究测定、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地表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确定自然和人造物体、人工设施的空间位置及属性,制成各种地图和建立有关信息系统。

大地基准:

是建立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和推算国家大地控制网中各点大地坐标的基本依据。它包括一组大地测量参数和一组起算数据,其中大地测量参数主要包括地球椭球的四个常数(地球椭球赤道半径、地心引力常数GM、带球谐系数J2和地球自转角度ω),以及用以确定大地坐标系统和大地控制网长度基准的真空光速c;而一组起算数据是指国家大地控制网起算点(成为大地原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大地高程和至相邻点方向的大地方位角。

大地水准面:

是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它是重力等位面,即物体沿该面运动时,重力不做功(如水在这个面上是不会流动的)。大地水准面是描述地球形状的一个重要物理参考面,也是海拔高程系统的起算面。大地水准面的确定是通过确定它与参考椭球面的间距——大地水准面差距(对于似大地水准面而言,则称为高程异常)来实现的。

大地水平面:

与大地水准面类似,但通常指的是一个理想化的水平面,用于某些计算和模型中。

地物:

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固定性物体,可分为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自然地物包括河流、湖泊、池塘、森林等;人工地物包括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桥梁、堤坝、电力线、田地等。

地貌:

地球表面起伏形态的统称,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陡崖、冲沟、滑坡等。

地形:

地貌和地物的总称,通常用于描述地表的特征和形态。

地图:

按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符号系统、文字注记,以图解的、数字的或触觉的形式表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各种要素的载体。普通地图综合反映地表的一般特征,地形图表示地表上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及基本的地理要素且高程用等高线表示的一种普通地图。

闭合差:

测量函数的计算值与理论值之差。在测量中,由于观测值中包含误差,它们不能满足几何或物理条件方程而产生一定的差值,称此差值为闭合差。

图根点:

直接用于测绘地形图碎部的控制点。

碎部点:

地形测图中的地形、地物点。

水准点:

沿水准路线每隔一定距离布设的高程控制点。

附合水准路线:

起止于两已知高级水准点间的水准路线。

垂直折光差:

视线通过大气层时在垂直方向上产生折射所引起的偏差。

垂直折光系数:

视线通过上疏下密的大气层折射形成曲线的曲率半径与地球曲率半径之比。

施工测量:

为使工程建设按设计要求施工所进行的测量。

竣工测量:

工程竣工后为获得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下管网的平面位置、高程等资料而进行的测量。

纵断面测量:

对路线纵向地面起伏形态的测量。

误差:

测量中的错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

测量的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趋于一致,或按一定规律变化,或保持为常数。

偶然误差:

测量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测的原因引起的误差。

阿贝比长原理:

一种用于精密测量长度的原理。

阿达马变换:

一种数学变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