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景观设计特点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利用现有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使所有住户能均匀享受优美环境。
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如杭州的“白荡海人家”、“江南山水”,苏州“锦华苑”、“佳安别院”等居住区。
环境景观的艺术性
90年代以前,盛行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等。
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
注重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
以植物群为设计的重要内容
详细了解各种植物的习性、特点及搭配方式,根据场地现状和景观需求进行合理配置,使园林绿化设计美观而不复杂。
严格遵循集中型和分散型的原则
充分利用整个城市的绿化用地,认真做好绿化设计的相关工作,为城市居民提供相互沟通、休闲娱乐的场所。
建设时充分考虑建设费用问题,本着高效、节约、实用等原则进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注重满足人们各个层次的需求,注重园林绿化主体的舒适度,改变了以往只进行单纯绿化的方式。
空间组织立意原则
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
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如公共空间追求开阔、大方、闲适的效果,私密空间体现幽静、浪漫、温馨的意旨。
体现地方特征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如青岛的“碧水蓝天白墙红瓦”,海口的“椰风海韵”,重庆的山地城市特点,苏州的“小桥流水”等。
使用现代材料原则
选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重视色彩的表现,并考虑运行维护的方便性。
点线面相结合原则
环境景观中的点、线、面元素相互交织,形成有序的空间网络,如亲地空间、亲水空间、亲绿空间、亲子空间等。
集散点的设计
包括亭、廊、棚架、膜结构等,具有开放性和遮蔽性,满足居民休闲时的需求。
功能性
景观设计的成功与否在于能否达到居民的生活需求,使居民在休闲时能体会到轻松愉快的心情。
顺应地形
结合地形条件进行设计,根据地形坡级安排各功能分区,形成独特的居住区景观。
步道设计
步道宜窄且曲,两旁种植乔灌木,设置座椅或亭廊,使步行速度减慢,关注景观空间内的细节。
广场设计
广场宜小且化整为零,分置在绿色组团中,提供便利和舒适的小空间。
天然生态性
唤起居民内在的情感寄托,符合人与自然共存发展的理念。
布局多样性
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体现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因地制宜地组织景观。
元素和谐性
各个景观元素之间需要协调,避免风格、形式、色彩上的冲突,共同构筑出协调统一的生态住宅园林景观。
休闲舒适性
提供轻松安逸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地域文化性
在空间形态尺度、细部和界面的色彩上延续文化脉络,使传统文化和时代潮流相互结合。
这些特点综合起来,旨在创造宜居、舒适、美观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居住环境,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