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设计培训心得
在设计习题时,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借题联想:
从一个题目出发,实行知识的纵、横联系,让学生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比较,形成知识网络,以拓宽思路。例如,通过血压的数值,让学生学会借题联想,不仅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题多用:
采用改变原题条件、问法、题型等方法,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增加试题的信息量,提升学生的应变水平,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开阔视野,提升解题技能。例如,将血压值从21.3/13.3千帕改为11.5/7.5千帕,让学生领会到低血压的概念。
层次性:
数学习题要设计得有层次、有梯度,由简入难,层层深入,让学生有个适应的过程。边指导边讲解,学生往往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先学到的方法往往是记忆最深的方法。
课型针对性:
根据课型来设计习题,新授课前准备练习,巩固练习,复习课设计复杂多样的题型,激发学习兴趣,达到真正训练的目的。教师的指导作用很关键,适当点拨,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达到理解和掌握。
启发性:
设计启发性的习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来掌握获得结果的过程和方法,注意在新旧知识衍接的地方精心设计思考性的习题。
思考性:
在新知识接受的关键处设计习题,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后正确地掌握知识的实质,思维能力在活跃状态中得到有效发展。
灵活性:
设计灵活性的习题,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练的方式,提出进一步探究的习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钻研。
适度性:
教师设计的习题是否适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敏捷性,要设计出深浅难易、范围大小都恰如其分的习题。
趣味性:
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作业,从作业中取得成就感并反作用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实践性:
作业设计要注重实践形式,结合情景材料,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